会员风采行业科技动态党旗下的学会科普宣传学会工作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1-07-21  浏览:9516

中国粮油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原副理事长、储藏分会名誉会长,我国著名的粮油储藏安全科技专家靳祖训先生,于二〇二一年七月十九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靳祖训先生是我国第一代粮食储藏科技工作者,从事粮食储藏事业60余载,为推动我国现代粮食仓储技术发展及粮食行业科技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谨以此文寄托哀思!


潜心研究干事业  鞠躬尽瘁为国家

——深切缅怀中国粮食储藏科学技术泰斗靳祖训先生

中国粮油学会

中国粮油学会储藏分会

老人常说“每个人都是天上的一颗星星,当人去世了,就会伴随着一颗星星的陨落”。2021年7月19日这一天,为粮食科研奋斗一生的靳祖训同志安详地走了,从此天上少了一颗叫“奋斗”的星星。噩耗传来,我们所有粮油科研人都悲痛万分,大家都深切怀念这位和蔼可亲又让人肃然起敬的老者。应该说,这位八十八岁的耄耋老人,把他人生中的六十五载春秋都献给了祖国的科技储粮事业。2018年10月16日在北京荣获了首批“中国粮油学会终身成就奖”,这是对他一生辛勤工作付出的肯定,在这项粮油科技最高荣誉的背后,彰显了他不懈追求的科学态度,凝聚了他潜心研究的所有心血。靳祖训同志是老师、是教授、是所长、是院长、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是名誉会长、是技术顾问等等,但他最喜欢的称呼还是靳祖训先生,在他的傲骨里散发着平易近人、教书育人、与人为善的书生意气和大咖风范。

靳祖训先生的一生是开拓的一生。1965年他作为负责同志之一,参与了粮食部绵阳粮食科学研究所建设。他带领当时来自全国十几所知名大学、三所粮食中专的39名大中专毕业生奔赴祖国西南腹地,在四川绵阳灯无一盏、水无一滴的荒山上,参加创建了我国唯一专门从事粮食储藏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前身。在粮研所工作期间(1965—1989年),他曾先后担任副所长、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带领有关人员参与了“六五”“七五”粮食储藏技术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获得一大批先进实用的科研成果。离开粮研所后,他仍然心系粮研所的发展,退休后被特聘为储藏院(粮研所)的顾问和《粮食储藏》《粮油仓储科技通讯》两本杂志的学术顾问,为储藏院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无私的帮助。

靳祖训先生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1989—1996年先后出任南京粮食经济学院(现南京财经大学)副院长、院长。在任职期间,他提出教育改革方案,成立学院董事会,开展联合办学,院企合作办学,为粮食行业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专业人才。他担任过原国家粮食局粮食储备技术咨询专家组组长、中国粮油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粮油学会储藏分会副会长、名誉会长,为我国粮食储藏学科的建设和中国粮油学会储藏分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担任国际储藏产品保护工作会议常设委员长达24年之久,其学术思想得到国外同领域专家的认同和高度赞许,为我国储藏科学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靳祖训先生的一生是开创的一生。他率先提出了具有中国特点的“储粮生态系统理论体系框架”理念:以粮堆生态学为依据,以储粮生态学为指导,研究我国不同储粮地域合理区划,不同地域仓型合理选择与设计,不同仓型粮仓机械和确保储粮安全专用设备合理配置,不同地域、不同仓型、不同储存粮种的合理储存工艺和最佳的经济运行模式,不同储藏方法管理相关要素(技术、成本、效益)分析的经济学评价,储粮安全的技术评价体系。他和他的团队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先后提出了我国粮食储藏科技发展的一系列战略,提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人民食物资源(资源战略),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生态战略),最大限度地提高相关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效益战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类生存质量和营养状况(人本战略)。在“21世纪中国粮食储藏科学展望”(周光召主编《科学进步与学科发展》下册)和“第七届国际储藏产品保护工作会议总结”中,向国内外明确提出:中国21世纪粮食储藏科学技术必须做到低损耗、低污染、低成本,高质量、高营养、高效益。借鉴“劳动安全学”,首次提出了“储粮安全学”理念,深入研究粮食(主体)、环境因子(客体)和管理相关要素(社会学,即不同储藏技术、管理、成本、效益分析的经济学评估)之间的关系,提出建立储粮安全技术控制体系,要重视搞好人员培训、仓房维护、设备管理,核心是确保储粮安全。他根据“中国储粮生态理论体系框架”,将已有的研究成果加以系统归纳和整理,提出“中国储粮工艺模式图”研究应用报告。在中国、加拿大近几十年储粮生态系统研究基础上,借鉴世界发达国家一些粮食储藏技术已经取得的研究成就,参考我国古代储粮技术经验,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领域研究成果,认真分析建立世界储粮生态系统网络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世界储粮生态系统网络体系” 的研究设想。他还指导了粮食储备“四合一”新技术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培训工作。

靳祖训先生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六十五年来,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各地,深入基层粮库了解当地生态气候特点及储粮特点,提出的“中国储粮生态系统理论体系框架”对确保粮食储藏的质量和数量安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六十五年来,他将自己的满腔热血投入到祖国的科技储粮事业,先后出版和编撰《中国古代粮食贮藏的设施与技术》《粮食储藏科学技术进展》等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50余篇。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近5年还花费大量精力组织编著了一部储藏领域检索性著作——《中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进展一百年》(1921—2021)(近期出版);六十五年来,他为国选才、为党育人,积极培养储粮人才,他的学生遍布我国粮食仓储领域各个方面,成为我国粮食储藏行业的中坚力量;六十五年来,他就像一个“农夫”,默默耕耘在祖国科技储粮战线上,始终关心着他为之奉献一生的科技储粮事业,长期坚持关注国内外储粮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多次参加粮食储藏行业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将我国的粮食储藏技术推向国际。

靳祖训先生的一生是博学的一生。他兴趣爱好广泛,博学多才,文化底蕴深厚,他爱生活、爱家人,公私分明。他经常说“我爱人民领袖、感党恩、谢国恩”。他喜欢作诗赋词,一直坚守着“砥砺再前行,勤勉写余生”的信念,作诗近500首,在《八十春秋影传》中将自己定位于“辛勤耕耘的农夫”“萤火虫”,只为默默耕耘,照亮别人。他擅长书画,2016年以小篆字体、四言律诗形式书写了720字的“中华粮仓颂”被《中华粮仓集锦》收录。在临终前1个月还手绘了成都储藏院绵阳旧址全貌。他喜欢收藏,把个人全部古代粮仓冥器藏品都捐献给了储藏院,建起了“中国粮食储藏陈列室”。

靳祖训.jpg

先生走了,他兑现了“赓继伟业开新宇,鞠躬尽瘁为国家”的承诺,履行了一位五十六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对着党旗许下的铮铮誓言,诠释了一名粮食科技工作者为自己所钟爱的事业奋斗一生、奉献一生的科学家精神。先生走了,他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思念,留下了无数的科研成果,留下了无价的科学家精神。先生走了,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将他的科学家精神大力弘扬和传承,接续奋斗,将粮食储藏科技事业推向新的发展高度!

靳祖训先生一路走好!


(撰稿人:张桂凤、吴子丹、巩福生、王莉蓉、郭道林、徐永安、于衍霞、兰盛斌、周浩、陈晓群、张华昌、徐鸿生、彭相勤、陶诚、江孝龙、金梅)